设计源于生活(第8篇 - 移动支付)

在移动支付还未普及的几年前,我们的购物场景是这样的

1.手机没费。要去找营业厅,然后工作人员进行充值,或者买卡输入一长串密码进行充值。

2.买票。要提前去车站买票,总是东奔西跑,更气人的是有时好不容易跑过去又排那么长的队,售票员说今天的票卖完了。

3.去超市买东西。必须带上钱包,要么准备一大堆零钱要么收到一大堆零钱,还要计算是否找零正确。

......

随着移动支付的飞速发展,“付钱”变成了一个越来越简单、随手可实现的动作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告别钱包和各种卡,钱包也逐渐“减负”。而现在给我最直接的感受是,出门可以不带钱,但一定不能不带手机。

就连卖菜的阿姨卖炸洋芋的大叔摊位上都有个二维码,微信或支付宝扫一扫,整个过程差不多只需要3秒。

买票,充值等都可以用移动支付,不用专门跑路咯,几分钟就搞定。


相信这些移动支付带给我们快捷和便利大家都体验过。

但是我觉得还不够的是,有些生活服务好像并没有特别普及,比如:

1.充电费和水费得去红旗连锁等指定充值地点对卡进行充值,卡充值完成后还得插入自家的水电表表示充值完成。

微信有开通充值水电的服务,但是在成都好像并不普及,用不了这个功能,我还是每次得去指定地点进行充值。可能是有些区域的水电总局还没有和微信合作吧。

2.坐地铁忘带“天府通”时要排队买票,遇到高峰期时等得也是急人。如果支付宝能够和交通公司合作,效率应该会高很多。我猜想的场景是,以后进地铁站直接打开手机通过二维码扫码进入,出地铁口就再次扫码,支付,再出去(如果出站时手机没电也有补票的地点)。延用到公交车上的场景是,可以直接扫码上车,而不需要到处找零钱或者满包找“天府通”了(我就是那个卡到处飞的人,哈哈)。

......


现在,马云又做了一次颠覆,支付宝将不再依托于手机了。

前几天看到新闻说上海虹桥停车场和支付宝推出无现金停车场,用户出停车场的时候,不需要停车,不需要掏现金,甚至也不需要掏手机,车子开过去的时候,摄像头在识别车牌后,会自动从车主的支付宝里扣取停车费。这整个过程,用户实现“无感支付”,而且车辆通过时间会比原来节省80%,再也不用担心在车流量大的停车场堵车咯。


“这种无感支付的体验,背后的原理其实就是‘空付’”,支付宝出行业务负责人彦修向雷锋网表示,“当时我们说,‘空付’就是你可以扫描任何一个东西,比如一只宠物,然后绑定支付宝,设置金额上限,然后就可以不拿出手机,借助那只宠物完成支付。在停车场,用户其实就是把自己的车牌和支付宝做了绑定,然后通过智能设备的图像识别技术,来辨认车牌,从而完成扣款。” 



当然做这些都是要在保障个人的资金安全,信息安全的前提下,这些技术问题,先不做任何讨论。相信互联网会为广大用户在衣、食、住、用、行、乐、游等七大生活领域提供更多便利。


但也没有说以前老的方式会完全取缔,我想应该也不会的。比如也有些特例:

1. 我们身边大多老人小孩不会使用手机等一些科技产品

2. 太依赖于手机,万一手机没电了就没安全感了,哈哈

评论

© 土豆妹儿 | Powered by LOFTER